新书速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门罗 小说 新书速递

新书速递

2023-07-23 13: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8

三月

星期五

门罗的短篇小说一方面是对加拿大社会与文化敏锐的观察与忠实的描摹,另一方面又渗透着古典人文主义理想与高尚的审美风格,是文化自觉和艺术自治的完美统一。

—— 《文化、身份与话语重构:艾丽丝·门罗及其短篇小说研究》

艾丽丝·门罗,当代短篇小说大师,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加拿大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3位女性作家。她从少女时代开始写作,37岁以全职家庭主妇身份出版处女作,一举拿下加拿大最高文学奖项“总督文学奖”。迄今为止,门罗共出版14部短篇小说集,荣获曼布克国际文学奖,三次加拿大总督奖,两次吉勒奖,以及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和美国全国书评人奖……

门罗善于写女性在困境中的挣扎和自我救赎,从女性角度出发去捕捉人物内心和生活的细节。她的女性主人公一直在不断地逃离,逃离保守窒息的环境,逃离传统的女性角色,最终却又回归故土。阅读门罗,不仅是在寻找“门罗主人公的生活和作家自己生活之间的平行线”,也是在感受“女性艺术家的成长故事”中具有共性的不断进化的自我意识。

瑞典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0日下午1点(北京时间晚7点),时年82岁的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击败了众多热门候选人,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首位凭借短篇小说创作折桂的作家,也是首位加拿大作家。对于加拿大文学而言,这次胜利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是自20世纪50年代起加拿大民族主义运动的“开花结果”,代表着加拿大文学发展的一个艺术高点。门罗自1950年首次发表作品,至今已创作了200多篇短篇小说,出版了14部短篇小说集。她生逢其时地见证了加拿大文化环境的巨变,同时亦积极地以写作参与加拿大文化的建构。

作为典型的加拿大作家,门罗的作品大多以她的故乡安大略省西南小镇为创作对象。正如她的前辈,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构建了玛纳瓦卡系列小说,门罗也创作了一个西临休伦湖、南接伊利湖、北起戈德里奇、东至伦敦(加拿大)的“门罗地域”。她的写作继承并发扬了加拿大文学的安大略传统,弥散着强烈的地域意识和历史关怀,以深刻的洞见呈现了加拿大文化的深层结构,是纯粹短篇小说艺术与高度加拿大精神相结合的典范。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加拿大文学巨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不同,门罗的创作并不以理论与批评见长,而是强调“真实生活”的微观聚焦。她尤其专注于文学本身的质地,叙述风格曲径通幽,措辞精雕细琢,因此享有“作家中的作家”美誉。

加拿大 拍摄者:周震亚

国外的门罗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步,经过了70年代的发展,80年代的繁荣,以及90年代与21世纪初的两次高潮,热度稳定上升,并随着门罗斩获诺贝尔文学奖而攀至顶峰,不论是研究成果的质量还是数量都相当可观。其中,“叙述技巧”与“女性主义”是门罗批评研究的传统热点。研究者或运用当代西方叙述理论围绕作品的叙述结构与叙述话语来展开分析,或考察作品的女性视角、女性意识与女性传统。21世纪以来,随着文学与文化理论的发展,门罗研究不断涌现新的方法和角度,研究视域更为开阔,研究领域持续拓展。愈来愈多的学者意识到,作家门罗的加拿大籍身份、女性作家身份、短篇小说家身份,与加拿大国家的后殖民、后现代身份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关联,从而将门罗文本中潜藏的文化指征逐渐从背景推向了前台。譬如门罗所代表的“安大略传统”与“美国影响焦虑”之间的张力,作品体裁的“边缘性”所反映的加拿大文化心理,其哥特主义风格对于苏格兰及美国南方哥特主义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嬗变等,都为门罗作品的文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文化、身份与话语重构:艾丽丝·门罗及其短篇小说研究》旨在从国别文化的研究视角来探讨艾丽丝·门罗的艺术成就与其文化身份之间的关联,这或许是拓展加拿大文学研究视域的有益尝试。门罗是如何运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对“加拿大文化结构”做出富于意象的沉思的呢?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考察门罗作品的文类选择与加拿大性的体现,是颇具启发意义的。因为在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特伍德成为我国加拿大文学翻译和研究的中心”(赵慧珍,《加拿大英语文学在中国三十年》59),门罗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这或许是和我国文学界长期存在的“长篇崇拜”思想相关,又或是在所有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新兴的国家中反而会有更繁荣的短篇创作和研究出现。本研究的论证有一个理论前设,即文化产品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制作出来并产生效应的,因此文本的解读也应在文化视域下进行。门罗对于短篇小说这一文类的选择具有必然性。她的创作受到自身作为加拿大作家的文化影响,她的成名得益于加拿大民族文化崛起的大背景,她也选择了一种最适合自身的文类,淬炼出独特的叙述视角与技巧,使其作品最终突破了文类局限而具有高度的浓缩感与延展性。她的短篇小说一方面是对加拿大社会与文化敏锐的观察与忠实的描摹,另一方面又渗透着古典人文主义理想与高尚的审美风格,是文化自觉和艺术自治的完美统一。

《文化、身份与话语重构:艾丽丝·门罗及其短篇小说研究》是文学研究与区域国别文化研究的结合。在加拿大文化视域下研读门罗的短篇小说,由此探讨文化因子是如何进入文本制作的诸多系统之中,而虚构性文本又是如何完成文化的构建的。门罗文本中处于转型时期的加拿大与当代中国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她的艺术成就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加拿大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成果,而文化复兴也是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相信对加拿大作家文化建构的研究,亦能为提升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现实参照。

周怡

2020年10月

(本文节选自《文化、身份与话语重构:艾丽丝·门罗及其短篇小说研究》,作者周怡。)

书籍简介

文化、身份与话语重构:

艾丽丝·门罗及其短篇小说研究

周怡 著

2022年2月出版/99.00元

978-7-5201-9664-2

内容简介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代表着加拿大文学发展的一个艺术高点。她生逢其时地见证了加拿大文化环境的巨变,同时积极地用创作参与加拿大文化的建构。本书在国内外门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保持文内研究与文外研究的平衡,既对加拿大文学与文化的发展轨迹做全景式考察,又对作家与作品做深度个案研究,在加拿大国别文化视域下研读门罗的短篇小说,由此探讨文化因子如何进入文本制作的诸系统之中,探讨虚构性文本如何完成文化的构建,对于当下的门罗研究是非常有益的补充。

作者简介

周怡,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三度访学加拿大,获加拿大外交与国际贸易部“加拿大研究专项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加拿大文化视域下的艾丽丝·门罗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作家门罗与加拿大文化身份

第一章 加拿大文学史回顾:谁能被称为“加拿大作家”?

第一节 加拿大作家:别处还是此地

第二节 加拿大文学:从殖民性到民族性

第三节 新时代的选择:地域性还是国际性

第二章 加拿大文化崛起与作家门罗启航:奇妙的平行线

第一节 1931—1950年:新生、独立与成长

第二节 1950—1970年:携手发展中的加拿大文学

第三节 1980—1990年:走向国际的加拿大作家与加拿大文化

第四节 2000年至今:从《纽约客》、布克奖到诺贝尔文学奖

第三章 加拿大文化的标尺:文坛“一姐”之争

第一节 殊途同归:加拿大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第二节 门罗与阿特伍德文化背景与艺术审美理念对比

第二部分 如假包换的加拿大内容

第四章 小镇文学:加拿大文化版图关键词

第一节 《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

第二节 《沃克兄弟的牛仔》

第五章 女性艺术家成长小说:加拿大身份与文化认同

第一节 《乞女》

第二节 《家传家具》

第六章 哥特主义:加拿大历史、文化想象与伦理

第一节 《乌特勒支停战协议》

第二节 《好女人的爱》

第三部分 如何讲述加拿大的故事

第七章 新兴国家的标杆文类:短篇小说与加拿大文学传统

第一节 短篇小说的诞生与文类的文化等级划分

第二节 文类颠覆、加拿大短篇小说与女性作家传统

第三节 门罗的双重文化身份与文类选择

第八章 门罗的非典型性短篇小说:游走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

第一节 虚构性自传

第二节 记忆碎片中的地域历史

第三节 曲径通幽的自我探知

第四节 《岩石城堡上的风景》和《美好生活》

第九章 门罗短篇小说艺术:回顾视角、多声部、投射性、含混性

第一节 回顾视角

第二节 多声部

第三节 投射性

第四节 含混性

结语

附录一 艾丽丝·门罗与加拿大文学——罗伯特·撒克教授访谈录

附录二 加拿大文学与自我追寻母题——美裔加拿大作家克拉克·布莱茨访谈录

附录三 艾丽丝·门罗作品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原标题:《新书速递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女性制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